试铸头模—青岛震华十足赤金元宝一两

已售出

青岛震华十足赤金元宝一两(试铸头模)

重约31.02g

民国初中期失蜡法铸造

试铸头模,字口全部清晰

正面戳记:“青岛震华、十足赤”,背面戳记“1000”,字口皆清晰可见。青岛震华是金元宝中的名品,各种普货和假货泛滥。此为头模,島、震、華等複雜字體皆清晰可見,貨幣史名物,一生一遇。

描述

失蜡法又称融蜡法,不同于模具翻砂浇铸或钢模压铸,熔蜡法铸造的器物一模一样,没有重复。

照片展示的是冷光(灯光),和暖光(自然光线)下的两种状态,锭面隐约可见浇铸冷却后形成的水波纹,底坐略有凸凹呈蜂窝状。真正金银锭两侧都有水波纹,差别只在波纹大小而已。小金元宝水波纹太小,不注意观察很难辨认。

金银锭上的戳印是鉴定的关键,打戳印的难度在于掌握炉子火候和银水温度,即应在金银水将凝固而未凝固之时打戳,新手或机器很难做好这一点,否则现在就没有这么多改刻乃至机器新铸的金银锭泛滥市场。在将凝固而未凝固的银水上打戳印,其实是打在软物之上,戳印本身不会受损,可以使用几十年。但随着打戳次数增多,戳记会逐渐模糊,打在金银锭上更模糊,所以戳印清晰的金银锭极为罕见,并且价格昂贵。

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刻戳记的金元宝,即所谓的真金假戳。但由于是今人所为的改刻字冒充,导致戳印底面不平,无法掩饰刀痕,改刻的字体也没有旧时的原汁原味,明眼人仅用肉眼观察也能轻松分辨。先进高超的现代机器,终究无法完全取代古人的特别技能。至于电脑刻印的古字体,因为脱离不了现代字的味道,即使再逼真也是一眼假,至今还没有见过用电脑仿制出来能以假乱真的金银锭。

中国旧时论金成色,有七青,八黄,九紫,十赤之说。七青等于含金70%,以此推论,足赤相当于现在的999金。古人比较看重金属的色泽,上上是“顶级”的意思,足赤就是说成色特别“足”,再上乘者称“上上足赤”。“九九金”、“十足金”、“十足赤”、“赤金”都是99%足金的意思,相当于现在的24K,名义上是纯度最高的金。

老金条上足赤和上上一般分开刻。足赤意思是黄金成色十足,表示含金量高,分量十足;上上强调含金量比一般的足赤还要高。总之,上上足赤就是说这块金子含金量高,分量也足。

传统鉴别黄金成色只有两种规格:一为九成(呈)金和八成(呈)金;一为赤金,足金,十足金,足赤金都属于这一规格。足赤中“足”的概念是:凭当时冶炼技艺反复冶炼到顶端,冶炼“十足”。足金冶炼是银匠们的向往和追求,相当于今天的科学研究。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主观认识不足,认为足金可望而不可达,因此俗话说“金无足赤”。上上足赤源于清代宣统年间,当时民间将上上足赤视为贵金属具有上等成色的标志,官府和民间的金锭、金条、金饰品上均有使用。

传统金银器制作工具有钢碳、钳锅、砂轮、磨具等,采用传统的古法冶炼手工提炼,黄金纯度可达99.99%,称“上足赤”或“十足赤”,一般达99%称“足赤”。所谓“足赤”,按照上海银楼业大同行规定,全国同业所信奉的只含金99.3%,并非100%纯金。

青岛四方路上曾有老天宝、老庆和两家银楼。过去银楼也叫金楼、金店,主要经营金银首饰。40年代,青岛银楼的生意很多是经营小元宝。当时货币不断贬值,市民只得存储黄金,旧制一两的老青岛叫小元宝,只有花生粒大;旧制十两的叫金条,上海俗称黄鱼。

评论

目前还没有评论

成为第一个评论 “试铸头模—青岛震华十足赤金元宝一两” 的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